8/21/2013

電影短評

Epic 森林戰士
不管是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 (Honey, I Shrunk the Kids),還是聯合縮小兵 (The Ant Bully),還是亞瑟與他的迷你王國 (The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這類主角縮小的類型影片都有些非常接近的劇情結構,主角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個人還是與他人間都有一個待解決的關係,然後都會遇到個怪誕的科學家將主角縮小,經歷了縮小的世界後,主角體認到了一些道理因而成長,Blue Sky最新的動畫長片Epic也不例外,類似的故事結構並不足為奇,不過相似的說故事手法就讓人失望了,非常刻版的角色塑造,科學家都是一個瘋癲樣,壞蛋不需要理由就是壞就好了,主角與父親的關係只因為自己也見到了這個原以為不存在的世界就重修舊好了的話,也未免太簡化了兩人的關係,不過Epic有著非常棒的美術設計與視覺風格,稍稍彌補了故事的不足。
Man of Steel 超人:鋼鐵英雄

黑暗騎士的編劇兼製作人Christopher Nolan另一部編劇兼製作的超人電影,搭配300的導演Zack Snyder,感覺像是因為黑暗騎士大賣的關係,也想將超人弄得dark一些(包括視覺風格),不過超人畢竟不是蝙蝠俠那位有著黑暗本性的角色,這樣的塑造似乎不是那麼恰當,但電影試圖著墨在他與父親的關係,同時也將反派塑造地較有層次讓超人這個角色更有些深度,可惜應該更著墨在他與父親的衝突,地球人的生命與氪星人的存活這些矛盾上,電影會更好看一些。 

Te Great Gatsby 大亨小傳
Scott Fitzgerald知名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故事發生在1920年華麗炫目卻道德淪喪的紐約,我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不過即使只看電影也知道這部影片根基於一個很棒的故事,可惜演員的表演差了點,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跟陶比麥奎爾就像他們在別部影片的表演一樣,毫無特色,凱莉墨里根應該要有更多戲的,否則只覺得Daisy像是個只愛錢的玩物而已。

8/01/2013

The Croods(古魯家族) 觀後感

DreamWorks的The Croods(古魯家族)的故事關於一個非常保護家庭,也非常保守的父親,家被即將來臨的末日摧毀,他必需帶領著家人尋找一個新的"洞窟",途中遇到另一位充滿著新主意的少年,少年跟著這個家庭的旅程,不單逃避了末日的危機,同時也找到了一個"新世界"。

這類以家庭為主軸的故事第一個讓我想到的就是Little Miss Sunshine (小太陽的願望),一樣的主題,一樣是一個家庭的旅程電影,旅程基本上乘載了家庭中各成員關係的變化,不過兩部片有著不同說故事的方式。

相較之下,The Croods的故事就跟其他好萊塢的動畫長片一樣,太過刻版,太過可以預期,這包括角色的發展,交代得中規中矩,像是在其他哪部片也看過一樣。

如果你喜歡導演Chris Sanders的風格,那你不能錯過這部影片非常棒的美術,故事中的世界看似設定在冰河時期,但更像是Chris Sanders個人筆下幻想的世界,非常繽紛而多樣。

The Croods是部娛樂價值很高的家庭影片,故事有笑料也有感性,但就是缺少了可以讓人持續品味的餘韻,影片目前全球票房582個million,不可否認的是部商業上非常成功的影片。
一些 The Croods的美術設計:
The Croods : Concept Art
The Art of The Croods
The Croods Visual Development Designs by Arthur Fong
The Croods Concept Art by Nicolas Weis
The Croods Visual Development Designs by Leighton Hickman

福音戰士與環太平洋

最近看了兩部推出不久的新片,一部是好萊塢的科幻電影Pacific Rim (環太平洋),另一部則是經典的日本動畫Evangelion: 3.0 You Can (Not) Redo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兩部都屬於Mecha movie這種類型,都是主角(或是主角們)駕駛著大型的機械人對抗一樣巨大的怪獸,但是兩個不同的文化拍出的影片給人截然不同的觀影經驗。

通常Mecha Movie都有一些邏輯上的說不通,像是這麼大的機械人要如何製造或是用何種能源推動在材料科學與物理上都大有問題,即使撇開這些未知的技術不談,只要跟可知的環境互動,這些環境的變化也會讓這些機械人看起來缺乏真實性,像是拿著船當武器時,船卻不會因為自身的重量先自己散掉時,就會覺得這船像是玩具,所以基本上這類型的影片需要能創造出觀眾可以產生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環境,不然就是觀眾年齡得低到一個層度,否則這類質疑可能性的感受會一直出現在觀眾腦海裡,由其是像Pacific Rim這部寫實風格的影片,不過導演Guillermo del Toro將許多機械人與怪獸打鬥的環境都放在海上是個聰明的作法,避免掉太多這類的質疑。

故事上,Pacific Rim也像是哥吉拉那類型的Kaiju Movie,但是主角還是機械人,不過跟許多Mecha Movie不同的是,這裡的機械人需要兩個人來駕駛,這個故事設計提供了一些腳色衝突的可能性,像是主角與其兄弟,父親與兒子,男主角與女主角這些關係,可惜這個部分在故事上沒有太多的發展,甚至女主角因為兒時的心理障礙導致暴衝的狀況在故事中也沒被好好的pay off,反而是其他人在結局中用犧牲生命這種看似熱血,卻最廉價的方式作結尾,蠻可惜的。
相較於Pacific Rim,福音戰士劇場版這部動畫長片較為風格化,這些機械人與其說像是汽車一樣被駕駛,更像是分身一般,更有"人"的感覺,而實際上駕駛者跟機械人也有一些生理上的連動,要是機械人有甚麼生理上損害,也會進一步地影響到駕駛者,甚至駕駛者跟機械人有種莫名的連結,駕駛者可以跟機械人溶合唯一而消失在駕駛艙內,相較於Pacific Rim裡的機械人,這樣的設定給了觀眾更多對Mecha的關切,因為機械人受傷等於駕駛者受傷,而不是單純的機器故障而已。

福音戰士Q是新劇場版中的第三部,在前兩部影片中,真嗣為了拯救零而引發了"第三次衝擊",新東京市被毀,而在這一部中,另一個叫WILL-E的單位為了防止"第四次衝擊"的發生,而跟真嗣駕駛的13號機對上,沒有讀過原本的漫畫或是動畫影集,即使三部新劇場版都看過,我還是不是很明白整部影片的故事以及邏輯,整部影片悔澀的氛圍可能需要福音戰士迷才能夠欣賞。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一開始的時候放映了宮崎駿的Studio Ghibli與庵野秀明擔任館長的特攝博物館共同製作的短片,描述風之谷中的火神兵出現在東京上空,整個東京市在"7日之火"被毀滅的過程,一樣的,我猜可能也得要特攝迷才能夠真的欣賞這類型的影片吧。